2021年5月19日深夜,我瘫在电脑前,屏幕上的K线像一把利刃,割破了账户里最后一丝希望。
窗外暴雨倾盆,屋内只剩下比特币暴跌的警报声,从5.4万美元到4.5万美元,一天内32万人爆仓,我的30万U(泰达币)化作数据废墟。
手指颤抖着点燃一根烟,烟灰缸里堆满的烟蒂和屏幕上的血色数字,像极了三年前那个让我“单车变摩托”的夜晚。
梭哈与黄金屋:一场荒诞的起点
2018年,我在深圳华强北倒卖矿机残件,偶然听到两个大学生谈论“比特币年底冲10万美金”。
当晚,我翻出全部积蓄37万人民币,梭哈了人生第一笔比特币。
那时的币圈充斥着暴富神话:成都一对夫妻用3万本金浮盈千万,却连10块钱的面条都嫌贵;北京程序员左左的50万在熊市缩水到1万,仍坚信“区块链是信仰”。
我也一样,以为币圈是黄金屋,是颜如玉,是改写命运的密码。
312雪崩:踩棉花的行尸走肉
2020年3月12日,比特币单日暴跌40%,我的资产缩水75%。彼时的币圈,有人为回本彻夜盯盘,有人去柬埔寨骑摩托散心,更多人像深圳的何文,5万本金只剩4000块,生理性半夜惊醒。
我每天浑浑噩噩地走在深南大道,脚下像踩着棉花。
直到某天在巴比特论坛读到烤猫的故事:那个15岁上中科大的天才,造出ASIC矿机日赚2亿,却在芯片爆炸后人间蒸发。
原来币圈的黄金屋,地基是白骨。
牛市狂想曲:数字幻觉与人性修罗场
2020年末,比特币奇迹般收复失地。
当我账户翻倍时,成都的大鱼夫妇正用套现的300万购置第三套房产;北京的左左看着炒币群从300人暴涨到2000人,新韭菜们高喊“维权”却继续开百倍杠杆。
2021年元旦,我的账户数字突破千万,但焦虑比财富更汹涌,吃不下米其林,睡不着觉,甚至不敢告诉家人余额。
正如那个带群友逃顶的博主所言:“币圈的钱是大风刮来的,也会被风刮走。”
逃顶时刻:当共识沦为泡沫的残影
2021年7月,大饼(比特币)从6.4万跌到2.8万,而我剩余的仓位却意外在高点逃顶,获得不错收益。
这魔幻的结局像极了2017年的李笑来,他手握10万枚比特币成为“首富”,最终在监管风暴中关停云币网。
如今回望,那些挥金如土的岁月里,有人用算命问涨跌,有人为狗庄失眠,更多人成了K线图上的一个爆仓点。
黄金屋与黑匣子
这一轮牛市从2023年1月启动至今已暴涨500%,特朗普又给未来增加了不确定的魔幻色彩。
比特币从极客的密码学实验,已经变成了人性的黑匣子。
这里既有南瓜张、烤猫等技术信徒的执着,也有马斯克喊单掀起的荒诞狂欢;既藏着成都夫妇“缝补生活”的清醒,也烙着数百万人爆仓的集体创伤。
当区块链技术真正沉淀为基础设施时,那些被风口吹上天的猪早已坠落,而活下来的,不过是把贪婪炼成纪律、把恐惧化为常识的普通人。
注:投资有风险,本文不作为投资建议。